怎么吃坚果更安全? 液相色谱仪分析告诉你答案

怎么吃坚果更安全? 液相色谱仪分析告诉你答案

日期:2019-11-28

日常生活中,坚果是很多人都爱不释手的一种零食。坚果通常营养比较全面,富含蛋白质、矿物质与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经常食用不仅能够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预防人体易患的心脏病、癌症以及心血管病等疾病,具有良好的营养和医疗价值。但是谁能想到如此受欢迎的食品,竟然“摇身一变”就成了毒物呢?

近日,国内某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经过检测调查,成功查获了一批数量巨大的走私坚果。该走私团伙从全球各地收集腰果以及其它坚果,更换包装后运回国内,再将之生产成品牌坚果,销往国内各地。据悉,此批走私坚果数量高达8.03万吨,价值37.33亿元。抽样检测显示,有将近50吨坚果的黄曲霉素超标,这算是继2017年“蒙牛乳业”事件以来的又一起重大黄曲霉素超标事故。

黄曲霉素是一类毒性极强的霉菌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易发霉的花生、玉米、大米等粮油产品以及久泡的木耳、劣质芝麻酱、变质坚果中,其毒性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致癌力堪称“业内翘楚”。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早在1993年就将黄曲霉素划定为一级致癌物。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中规定,食品中的黄曲霉素含量必须在20ug/Kg以下。然而国内各种食品、小作坊生产的食品中黄曲霉素的含量甚至是此标准的数倍,根本达不到政府规定的相关标准。

与此同时,我国坚果市场规模却日益庞大。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07至2017年间,坚果炒货行业年产值从283.1亿元迅速增长至1214.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7%。市场规模的扩张使得行业竞争也更加激烈,导致某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利用走私坚果牟取暴利。因此,质检机构更应该联合地方监督管理部门、各生产企业全面开展制假打假、增强监管、严控坚果质量安全关卡,努力让民众吃得放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黄曲霉素的检测方法也日渐丰富,快速简便、准确及适用性广泛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也不在少数,前沿技术的引进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企业、监管部门对于食品品质把控工作的效率。

目前来说,薄膜层析法和液相色谱法是国内大多数检测机构使用广泛的方法。薄膜层析法是在黄曲霉毒素研究方面应用极广的分离技术,可同时定性、定量分析黄曲霉毒素。液相色谱法更加安全可靠、灵敏及准确,可对黄曲霉毒素进行定量测定,它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技术可以针对性地将黄曲霉毒素或其他毒素分离出来,具有高分离效率和高回收率。

此外,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计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微柱筛选法及一步式黄曲霉毒素检测金标试纸法等都是黄曲霉素常用的检测方法。一步式黄曲霉毒素检测金标试纸法是利用单克隆抗体设计的固相免疫分析法,可在5-10分钟完成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定性测定。借助黄曲霉毒素标准样品能估算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比较适用于现场测试。

检测周期长、程序复杂、所需试剂繁多的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检测要求,食品检测仪器正趋向于更加快速、准确、简便以及普适性发展。相信随着监测技术和设备不断的推陈出新,加上质检部门和守法企业的共同努力,未来我国的食品安全事故会越来越少。

版权所有:http://www.runyangyiqi.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13356323915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