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是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Aldehyde)或酮类(Ketone)化合物,又称为碳水化合物,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热量。近些年来,不少文章报道糖对人体的危害较大,这些片面的宣传报道致使越来越多的人“闻糖色变”。而对于减肥人士来说,糖甚至被视为“禁品”,是导致人类发胖的元凶。
在一片铺天盖地的对糖“讨伐”声中,我们应该做的是,冷静下来思考糖存在的真正意义,而不是一味地盲目跟风,以偏概全。事实上,人体所需的70%左右的能量都是由糖提供的,此外,糖还是构成组织和保护肝脏功能的重要物质。在生活中,糖无所不在,除了人类加工产生的蔗糖,还有水果中的天然果糖,甚至于我们赖以为生的主食中都含有大量的糖,只不过糖的结构单元数目不同,被人体吸收转化的方式也不同。看到这里,你是否还能信誓旦旦地说出“我要戒糖,完全不碰糖”之类的不切实际的言论呢?
谈到糖对于人类生存的不可或缺,下面这则消息或许会让你更进一步地了解糖对于生命的意义。11月19日,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报道,NASA和日本东北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富含碳的陨石中发现了核糖和其他生物必需的糖分(阿拉伯糖和木糖)。核糖是一种五碳醛糖,是RNA的组成物之一,也是ATP及NADH等生化代谢所需分子的原料,对生命体构建特定蛋白质具有重要意义。
此前,科学家已经在陨石内发现了氨基酸、核碱基等其他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而糖则是首次发现。研究人员称,这一新的发现为太空核糖和糖向地球输送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人类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在研究工作者们看来,陨石本就是古老的物质,在其中竟然意外地发现了核糖这种脆弱的分子实在是令人不可思议。在这一重大发现中,科学仪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了解,此次研究的科研团队使用了气相色谱质谱仪来研究分析陨石的粉末状样品,该分析仪器通过分子的质量和电荷对分子进行分类和识别,从而准确地分析出样品中的成分含量。
事实上,从陨石样品被送到实验室直到研究出新的成果,这其中一系列纷繁复杂的研究过程需要运用到多种仪器设备,除了上述提及的质谱仪,还有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利用这些显微镜可以观察样品的矿物组成和精细化学组成,从而判断该样品是否为真的陨石。此外,还有纳米电子探测针,可以在纳米尺度上确定矿物内部的元素组成,测定陨石的形成年代等。
上述新的发现让我们佩服科学技术探幽入微的同时,对糖也有了新的见解。被我们普通人口诛笔伐的糖,在科学家眼中视若珍宝,那么糖是否因此能够被“沉冤昭雪”呢?哲学上有一句话叫“存在及合理”,即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有它一定的道理。因此,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应该持辩证的态度,一味地肯定和否定得出的结论往往都是片面的。
在物质生活水平日渐丰富,全球肥胖率越来越高的当下,与其大张旗鼓地宣称戒糖,不如管住嘴,迈开腿,拥抱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