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平面色谱法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具有分离速度快、灵敏度高、显色方便、操作简便等优点。按分离机理可分为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排阻色谱等,应用较广泛的为吸附薄层色谱法。润扬仪器依据相关资料及多年实际经验,简单的介绍一下吸附薄层色谱法,供大家参考交流。
常用溶剂极性
在介绍吸附薄层色谱前,应熟知常用溶剂极性顺序表,便于更好地应用薄层色谱。常用溶剂极性顺序为:石油醚 < 环己烷 < 四氯化碳 < 三氯乙烯 < 苯 < 甲苯 < 二氯甲烷 < 乙醚 < 氯仿 < 乙酸乙酯 < 丙酮 < 正丁醇 < 乙醇 < 甲醇 < 水 <乙酸。此外,常见化合物极性顺序为:烷烃 < 烯烃 < 醚 < 硝基化合物 < 二甲胺 < 酯类 < 酮类 < 醛类 < 硫醇 < 胺类 < 酰胺类 < 醇类 < 酚类 < 羧酸类。
展开剂选择
展开剂的极性越强,其洗脱能力越强,化合物的Rf值越大;反正展开剂极性越小,洗脱能力弱,相应化合物的Rf值越小,一般要求选取合适的展开剂系统使化合物的Rf值控制在0.2-0.8以内。展开剂选择可以用点滴实验法,将要被分离的物质溶液点在薄层板上,挥干,用毛细管分别吸满不同展开剂点到样品点的中心,借毛细管作用,展开剂从圆心向外扩展,出现不同的圆心色谱,选取较合适的展开剂。
为了提高分离效果,经常需要采用混合溶剂组成流动相,调整比例及更换展开剂组成来调整流动相的极性、互溶性、酸碱性和黏度,达到zui佳的分离目的。混合展开剂中,弱极性溶剂系统一般由石油醚、苯、环己烷等组成,然后选择性加入乙酸乙酯、甲醇、乙醇等;中等极性溶剂系统一般由三氯甲烷和水组成,用乙酸乙酯、甲醇、乙醇来调节,适合于蒽醌类或皂苷类成分分离;大极性溶剂系统一般由正丁醇和水组成,用乙酸乙酯、甲醇、乙醇来调,适合于极性较大的有机碱类化合物的分离。
薄层色谱仪点样
点样形状一般为圆形点,点样基线距底边1.0-1.5cm,点样直径为2-3mm,板原点直径约为1mm,尽量避免多次点样。点间距离根据斑点扩散情况而定,一般薄层为1-2cm,薄层为0.5cm。用手工点样时,应该注意勿损失薄层表明,忌用嘴吹薄层板。
点样后的薄层板,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展开。展开剂浸入薄层板下端高度不超过0.5cm,保证点样处不接触展开剂。
对于某些复杂或难分离的成分,可采用双向展开法或者二次展开法,双向展开即在方形的薄层板的相邻两边分别划一条直线,相交于一点为原点,将样品溶液点于此点上,先用一种展开剂沿着一个方向展开,吹干展开剂,调转薄层板,再用另一种展开剂进行第二次展开,对复杂难分离的样品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此外,展开后的板可能会出现边缘效应。边缘效应是指点于同一薄层的同一物质,展开后薄层板边缘处斑点的Rf值与板中间的斑点Rf值有所不同,呈现凹形。
边缘效应多出现在混合溶剂展开剂系统中,如果薄层板较大,展开时间长,展开剂挥发的速度不同,上行展开时,由于被吸附剂吸附较弱的弱极性或易挥发的溶剂,在薄层板边缘易挥发,使薄层板边缘部分溶剂极性比中间大,边缘斑点的Rf值大于中间区域的;另一方面,薄层板背面蒸气稀薄,导致板边缘处蒸气向背面移动,致使边缘处蒸发掉的溶剂由溶剂贮存器得到补充,板边缘与中心相比,有更多的展开剂沿边缘移动,因此边缘的斑点Rf值高于中间区域。